新疆特色小吃有哪些??
剛剛?cè)ミ^新疆不久,一提到新疆的美食,還是忍不住口水嘩啦啦的流,以前一提起新疆,浮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形象,當(dāng)然還有葡萄干,除此之外就對(duì)新疆沒什么別的印象了,直到最近幾年認(rèn)識(shí)了不少新疆的朋友,然后帶了不少的水果和干果,這樣對(duì)新疆的印象算是有了一個(gè)徹底的改變。
接下來跟大家一起盤點(diǎn)一下新疆的特色美食。如果說第一個(gè)能讓我想起的美食就是新疆的羊肉串,這次新疆之行我們?nèi)チ诵陆牟簧俚胤剑康揭粋€(gè)地方,必點(diǎn)羊肉串。話說回來,經(jīng)過綜合比較,覺得還是烏魯木齊的羊肉串兒做的最地道,肥瘦相間,一口下去,滋滋冒油。自從新疆回來,吃過了最好的羊肉串之后,再也不想吃別的羊肉串了,就讓這份美好的回憶一直藏在心間,不再去破壞它。
第二個(gè)能提到的美食自然是新疆大盤雞,新疆大盤雞算是享譽(yù)大江南北,我們?nèi)チ诵陆?,好像第一頓吃了大盤雞,我記得點(diǎn)了個(gè)中盤,70多塊錢。端上來的時(shí)候,嚇了一大跳,整整一個(gè)大盤子,差不多有一個(gè)桌子的三分之二,感覺象一座小山堆在自己面前。新疆的大盤雞最大的特點(diǎn)是量大、實(shí)惠、味道好。所以新疆的大盤雞,如果去新疆的話,嘗嘗地道的新疆大盤雞。
第三個(gè)是新疆的葡萄。在我們?nèi)サ臅r(shí)候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jié),唯一可惜的是我們錯(cuò)過了一場葡萄節(jié),據(jù)說有二百多種葡萄。等我們中午到的時(shí)候,只碰到了收攤,華麗麗的錯(cuò)過了一場美食盛宴。在新疆盛產(chǎn)葡萄,所以非常便宜,而且品種非常多,口味兒也特別多,不僅有新鮮的,還有干的各種類型的葡萄,反正我們買了一大盆各種各樣的葡萄,吃了一路,個(gè)人覺得都值得去嘗試一下,自打新疆回來,吃過了最好的葡萄,再也不吃別的葡萄。
第四個(gè)是酸奶,以前對(duì)新疆的酸奶沒什么印象,但是這一次新疆的酸奶讓我刮目相看,新疆的酸奶有以下幾個(gè)特點(diǎn),第一是大新疆的酸奶論桶賣,當(dāng)我們第一眼看到一桶一桶的酸奶的時(shí)候,簡直是被震驚到了,當(dāng)你在看價(jià)格的時(shí)候,實(shí)惠的讓這一次被震驚倒了,一大桶酸奶才15塊錢。而且最難讓人難忘的是酸奶的口感超級(jí)超級(jí)棒,以前很少吃酸,但是在新疆吃過以后,覺得回來再吃別的酸奶都象盜版冒牌的了。
最后說是新疆的干果,巴旦木、椰棗、杏仁干、紅棗等等等等,好吃的太多,去了新疆以后一定要吃夠再回來。
1.手抓飯
賺3.5萬元獎(jiǎng)勵(lì)+1%傭金
廣告
手抓飯是吐魯番維吾爾民族逢年過節(jié)、婚嫁喜慶日子里,招待親朋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抓飯與漢族八寶飯相近似。 從味道上分有甜咸兩種。甜抓飯多為素抓飯,主要原料為米、雞蛋、黃蘿卜、葡萄干、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飯多為肉抓飯,主要原料為米、牛羊肉、黃蘿卜和皮芽子(即洋蔥)等。維吾爾族傳統(tǒng)食用抓飯,是在客人們洗凈手后,圍坐在炕上,中間鋪一塊潔凈的餐布,抓飯盛盤端來后,客人用手直接抓食,故名“抓飯”。
2.拌面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稱,一種不用搟、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麥面制品,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制作的拌面,是新疆各族群眾都喜歡的一種大眾面食,特別是維吾爾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條子別有一番風(fēng)味。馳名中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拌面,新疆民間俗稱拉條子,維吾爾語叫“蘭格曼”,是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愛的一種美食。
3.馕
馕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馕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fā)酵的面,但不放堿而放少許鹽。馕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厘米。這種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稱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約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細(xì)的一種小馕,還有一種直徑約10厘米,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gè)洞的“格吉德”馕,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種。馕的花樣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4.烤包子
烤包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城鄉(xiāng)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兩種食品,類如北京夾肉燒餅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樣,很受顧客歡迎。有趣的是,當(dāng)薄皮包子蒸熟揭籠或烤包子從馕坑取出那陣子,廚師常提高嗓門,拉著聲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據(jù)說這個(gè)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幾百年前的名廚,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譽(yù)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為招徠顧客的牌子。
5.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維吾爾語稱“皮特爾曼達(dá)”,意為死面包子。這種包子的皮不用發(fā)面,而是用溫鹽水和面而成,面皮搟得很薄,幾乎可以透亮。先將上好的料羊肉切成小指尖大的肉丁,再將洋蔥剁碎,加胡椒粉、鹽水,拌勻成餡。面粉用涼水和成硬面,切成小面劑子后,用走槌搟成薄片,甩去面粉粒,包餡成雞冠形(略帶花邊),入籠屜用旺火蒸20分鐘即熟。這種包子皮薄肉嫩油多,伴有洋蔥的香甜味,非??煽凇1∑ぐ映藛为?dú)食用外,還常和抓飯?jiān)谝黄鹗秤?,即在抓飯上放幾個(gè)薄皮包子,這是維吾爾族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上等飯。
6.三涼
簡稱“三涼”的涼面、涼皮子和涼粉,同屬新疆人的傳統(tǒng)“快餐”。在新疆,所到之地隨處可見,色香味俱全,讓人看著眼饞,吃著過癮。涼皮、涼面、涼粉等可以自由組合,依次加上甜醬、香醋、麻油、味精、辣子面、孜然粉、鮮芫荽末等各種調(diào)料。新疆涼皮和陜西涼皮相比:新疆涼皮湯多(類似牛肉面),湯味較淡,吃完涼皮,可將涼皮湯一飲而盡。涼面的味道不一,有酸的、甜的、熱的、涼的,且新疆涼皮南疆和北疆的也不一樣,北疆有的涼皮店讓食客自己配湯料,達(dá)十五、六種之多。
7.羊肉燜餅
羊肉燜餅,將少數(shù)民族最喜愛的肥美羊排投以鮮姜、蔥紅燒,再將手工撕制而成的薄如窗戶紙的薄餅鋪到羊排上加蓋,靠蒸氣燜熟,切條與羊排一起裝盤。中原飲食文化與西域飲食文化相互浸潤體現(xiàn)在巴里坤飲食的方方面面。這里特有的羊肉燜餅是極佳例證,巴里坤羊肉燜餅現(xiàn)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新疆名小吃之一。吃時(shí)羊排酥爛醇美,薄餅金黃鮮香。
8.馕包肉
馕包肉維吾爾語稱為“塔瓦喀瓦甫”,屬新潮小吃品種,是新疆風(fēng)味名食之一。馕包肉這種面肉合一的風(fēng)味食品非常能代表新疆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它的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樣化,既可以作為小吃推車或店門前兜售,也可以作為一種風(fēng)味菜食,登上清真宴席的大雅之堂,作為一種名菜供中外賓客品嘗。
9.油塔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diǎn)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新疆人喜歡面食,吃一些帶湯的飯時(shí)喜歡配上一種叫做油塔子的面點(diǎn)。油塔子用的是面粉,羊油或清油再加上蔥制作的。相對(duì)于同樣是面點(diǎn)的饃饃來說,油塔子口感要更好一些。油塔子看上去像塔的造型,所以叫它油塔子。
10.面肺子與米腸子
米腸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撰。深受維吾爾、回等少數(shù)民族的歡迎。做法是將羊肺和羊大腸洗凈,將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狀加油和鹽,灌入面肺內(nèi),然后扎緊氣管,放入水中煮兩小時(shí)左右即成。米腸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勸口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熟時(shí),在腸中扎眼使之漏氣,煮一小時(shí)即熟。這種小吃做工細(xì),味道香,深受各族群眾的歡迎。
新疆特色小吃:
手抓飯。手抓羊肉。孜然烤肉串。
烤包子。烤餅。烤雞蛋。油撒子。大餡餃子。
新疆特色小吃:
1、手抓飯。
2、手抓羊肉。
3、孜然烤肉串。
4、烤包子。
5、烤餅。
6、烤雞蛋。
7、油撒子。
8、大餡餃子。
丁丁炒面,碎肉面,過油肉面,大盤雞、酸奶片、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