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傳統(tǒng)歷史名菜有哪些?(要附上做法和它的歷史)
白云豬手
白云豬手是廣州名菜之一。廣州幾乎每個酒樓都設(shè)有這菜式。其制作方法是將豬手(前腳)洗凈斬件先煮熟,再放到流動的泉水漂洗一天,撈起再用白醋、白糖、鹽一同煮沸,待冷卻后浸泡數(shù)小時,即可食用。食之覺得皮爽脆,肉肥而不膩,帶有酸甜味,醒胃可口,食而不厭,頗有特色。因泉水取自白云山,故名為白云豬手。
主料輔料
豬前后腳各1只……1250克
白醋…………1500克
白糖…………500克
精鹽…………450克
五柳料…………60克
烹制方法
1.將豬腳去凈毛甲,洗凈,用沸水煮約30分鐘,改用清水沖漂約1小時,剖開切成塊,每塊重約25克,洗凈,另換沸水煮約20分鐘,取出,又用清水沖漂約1小時,然后再換沸水煮20分鐘至六成軟爛,取出,晾涼,裝盤。
2.將白醋煮沸,加白糖、精鹽,煮至溶解,濾清,涼后倒人盆里,將豬腳塊浸6小時,隨食隨取。
工藝關(guān)鍵
1.五柳料:是用瓜英、錦菜、紅姜、白酸姜、酸養(yǎng)頭制成。
2.豬手要先煮后斬件,以保持形狀完整。煮后一定要沖透,并洗凈油膩。
3.煮豬手的時間不要過長或過短,長了豬皮的原蛋白溶于水中過多,皮質(zhì)不爽口,時間過短,其皮老韌。
風味特點
相傳,很久以前,白云山有一寺院和尚嗜葷,經(jīng)常乘長老下山化緣的機會食肉。有一次,小和尚正于山門前偷煮豬時時,恰遇長老提早回山,他怕服戒法,便把肘子扔到寺外的溪水里去。翌日,被一樵夫拾回家中重煮,并以糖醋伴食,當時以為,只圖一飽而已,不料竟更適口。后來,此樵夫食豬肘必定煮熟后用泉水浸泡,然后再烹,并??湟谌恕2痪?,此法便傳遍廣州市肆,而成為一道名菜。此品骨肉易離,皮爽肉滑,不肥不膩,酸甜可口。其來源與廣州白云山有關(guān),故名。
隨著飲食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今酒家、飯店里的白云豬手更注重色、香、味、形,加上五柳料或紅椒絲點綴,色調(diào)和諧悅目,食味也更勝一籌。
紅燒大裙翅
紅燒大裙翅是高級宴席中的高級佳肴。其菜一是美味可口,二是選用質(zhì)地上乘的裙翅,由大量的各種肉類煮出的湯汁煨制而成。
30年代,由大三元酒家號稱“翅王”的吳鸞主制的這種菜式,以其在烹飪方法上的獨到之處,烹制出韌中帶脆,湯清味鮮,濃而不膩的翅中上品,而深受食客的好評。
燒鵝
燒鵝是廣州傳統(tǒng)的燒烤肉食。燒鵝源于燒鴨,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yōu),去翼、腳、內(nèi)臟的整鵝,吹氣,涂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后腌制,最后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zhuǎn)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廣州市面上燒鵝店鋪眾多,最為有名的是長堤的裕記燒鵝飯店的燒鵝和黃埔區(qū)長洲島上的深井燒鵝。
蘸仔鴨
蘸仔鴨是客家人閑不住夏季的美食。五七月間是鴨仔上市的的季節(jié),在客家城鄉(xiāng)隨時可以品嘗到這道鮮美的時菜。
蘸仔鴨用嫩鴨作原料,以生僵、大蒜、醋、白糖、糯米灑作配料。將鴨宰殺,去除內(nèi)臟、洗凈、燙熟,用新鮮豬油涂抹一遍,切成長方小塊。然后蘸以僵油,金不換或蒜仁醋,風味獨特。
蜜汁叉燒
為傳統(tǒng)菜肴。其制法是,將去皮半肥瘦豬肉切成菜,放入瓦盤內(nèi),加作料腌制45分鐘后,用叉燒環(huán)串起,放入烤爐烤30分鐘至熟,用糖漿淋勻,回烤2分鐘后即成。此菜肉質(zhì)內(nèi)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酥皮蓮蓉包
以半發(fā)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松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軟、半透明,可見角內(nèi)餡料,餡鮮美甘香。此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述廣州飲食習俗一書中載:“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飯其中,乃舂為粉,以豬油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茶蘼露、竹脂(筍)、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nèi),一名曰粉角?!?0世紀20—30年代,各酒家、茶樓爭相創(chuàng)名牌菜點以招徠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點心師的所創(chuàng)的粉果獨占鰲頭,人們稱之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業(yè),娥姐的傳人轉(zhuǎn)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為大同酒家的名牌點心。50年代以后,各大茶樓、酒家也把它作茶點供應。粉果也就成為羊城美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