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宵夜都愛吃什么?
最愛的莫過于啤酒串串燒烤,小龍蝦,冷淡杯,幾個好友,吃吃喝喝聊聊,好不愜意[大笑]
最近建設巷真的是火到不行,從這條街的美食就能窺探到成都人的深夜食堂到底在賣什么。
說到建設巷,就不得不提電子科大沙河校區(qū),更不能不提“萬人坑”。剛到成都時,聽到萬人坑三個字總要和近現(xiàn)代歷史的教材聯(lián)系到一起的。不過電子科大的萬人坑卻真真不是那個意思。最早這里是科大的學生宿舍,住客有萬人之多,諢號萬人坑。
這家開的時間貌似有點久,堂子太小是特色也是硬傷。一直疑惑于到底要坐在哪里吃的同學,只要在門口的板凳上坐一會兒就明白了。前面是堆疊著的冒著熱氣的格格,喊一碗豆腐腦,雖然不一定有樂山峨眉那么好吃,至少也是足夠地道。
從今年夏天開始,走,去建設路買冰粉無疑是對成都好吃嘴的一個重大考驗。要是一個姑娘,遇到能幫你去建設路排隊買冰粉的男生,那絕對是真愛,一定好好珍惜。至于具體吃哪一家的,全憑愛好了。不管是更成都力捧的童年小吃冰粉孃孃,還是今年新晉殺出來的丫頭冰粉,抑或是那邊各式各樣的糍粑冰粉德陽冰粉之流,喜歡的只管去吃,等天涼了估計關(guān)店的會有一大批,但更哥喜歡的孃孃冰粉是絕對不會關(guān)門的。
聽到老裹裹這個詞,成都娃兒一定是心領(lǐng)神會,用現(xiàn)在黑怕的術(shù)語來講,這樣的火鍋店,存在的價值就在于“社會”。你問老裹裹是啥子,嗨呀,就是老超哥的嘛,超社會懂不懂。當然愛學習的娃娃不要懂,好好學習,記得沒事的時候來這里吃一鍋重麻重辣,就當是超過啦。
夜晚建設巷最耀眼的所在,就是這條小街了吧,人頭攢動,燈光撩人
按說降龍爪爪的第一家店其實是開在川大紅瓦寺的。結(jié)果現(xiàn)在最火爆的反倒是電子科大旁邊建設巷這一家,老板兩口子都是80后,據(jù)說好吃是天性,琢磨了大半年,尋訪了不少老師傅才弄出了現(xiàn)在的驚艷口味。選擇其實并不多,經(jīng)典火鍋味,老鹵味和冬陰功味,按照成都人的口味優(yōu)化得很好。如果平時喜歡吃東南亞菜的話,推薦冬陰功,真的有驚喜。和他們廣告語上講的一樣,確實是一抿就化了。
說實話,高姐在建設巷的這個烤腦花鋪面不曉得開了多久了,之前就已經(jīng)名聲在外。前陣子上了《天天向上》后,更是火得一塌糊涂。排隊是家常便飯,晚上要排隊,下午也要排隊。更哥的同事自從去過一次之后,就有了相思病。要不是住得實在太遠,估計那妹兒天天都要吃一道。
但是作為過來人,更哥一直偏愛的反倒是他們家的烤鴨腿和雞翹翹。只是現(xiàn)在腦花供不應求,不曉得其他的那些還有沒得哦。
雖然是一定要打卡的幾家店之一,雞翅包肥腸呀,雞翅包牛肉啊,形式確實比較新穎,可是要說有多好吃嘛,更哥還是不覺得。真的很咸啊,吃一回要喝半瓶水。喜歡的大概都是重口味。嗯,重口味也挺好的。
徐亮烤蹄絕對是建設路上的傳奇,畢竟電子科大的校友,靠賣豬蹄火遍全國,前幾年,隨便哪個城市哪個踏踏都能見到烤豬蹄的身影。這些年勢頭不再,不過建設路這家徐亮烤蹄作為烤蹄界的鼻祖倒是生意一直十分堅挺。每次來建設巷,吃一個烤蹄,更像是一種儀式。畢竟,等到年紀大了就再也著不住這樣油膩膩的情懷,只能投入保溫杯的懷抱了。
似乎隨便哪個大學旁邊都有個爆出名的煎餅攤子,建設巷這邊也有。名氣也是不小,不過煎餅果子這玩意最好還是早上吃,之后一天都精神滿滿,可見一頓好的早飯有多重要。至于更哥為啥大多時間都是喪喪的,是因為根本起不來吃早餐啊。
在更哥看來山城風的串串擠進成都串串前五名那絕對是一點問題沒有的,據(jù)說老板娘最早就一個人推著自行車在電子科大賣串串香,一步一步做成現(xiàn)在這么大。有點成都老干媽的意思。到了晚上進店打擁堂的大都是年輕人,性價比雖然不比前幾年,但依然是這一片吃串串的首選。串串都十分巨大,比如店里最受歡迎的牛肉,多大一片,碼料極入味。厚重的鍋底堪比火鍋,不少科大的學生畢業(yè)了還經(jīng)常會回來吃串串,除了情懷,還有難以割舍的美味。
白天是個賣抄手的小店,到了晚上直接就變身成了神秘小燒烤。大概是經(jīng)常掛著一個明晃晃的電燈泡,所以得名一盞燈。對于饑餓的學生黨來說,簡直就是指引方向的指路明燈。資格的成都燒烤,油氣稍重,喜歡的愛到不行,不喜歡的視而不見,成都人的喜好總是這樣分明。
每一所大學旁邊都會有一家好吃的冒菜系列之,來一碗老冒菜?,F(xiàn)在成都好吃的冒菜不能叫多,但這里的確就有一家。中午想吃好一點的時候,來這里總是沒錯的。
新疆大叔的攤攤收了之后,想吃羊肉串那就只能是這家尋歡燜烤了,老板都是80后,年輕人對自己的口味還是拿捏得很好的,五元一串的價格雖說比起路邊攤稍微貴了點,但是環(huán)境尚可,并且多大一串貨真價實才是硬道理。更哥有同事每周都要去吃一盤才能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