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美食有哪些?
全國各地的美食,比較著名的有以下種類: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fā)祥大麻花、五香驢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蘭州的拉面、油鍋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馕、抓飯。
山東的煎餅。
江蘇的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的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的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的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臺灣的度小月?lián)忻妗ⅦX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簡飯。
河南的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的三鮮豆皮、云夢炒魚面、熱干面、東坡餅。
湖南的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的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的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的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涼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的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云南的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少數(shù)民族特色風味食品,極大的豐富了中國烹飪文化的內涵。
小吃:寧波湯團
聞名中外的寧波湯團始于宋元時期,已有700多年歷史。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團的傳統(tǒng)習俗。寧波湯團以精白水磨糯米粉為皮,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為餡,湯團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fā)亮,糯而不粘。
曲阜特色菜:孔府宴
孔府宴,是當年孔府接待貴賓、襲爵、祭日、生辰、婚喪時特備的高級宴席,選料嚴格,制作精細,以北方菜為基礎,是山東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百年來,經廣泛吸取全國各地烹調技藝,不斷充實創(chuàng)新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一種獨具風味的家宴。
孔府宴講究儀式,如清朝以來,第一等為招待皇帝和軟差大人的“滿漢宴”,又稱“滿漢全席”,是清代國宴規(guī)格。一桌宴席需餐具404件,每件餐具又分兩層。全席要上196道菜,有滿族的全羊燒烤,漢族的駝蹄、熊掌、猴頭、燕窩、魚翅等,還有全盒、火鍋、湯壺等。十個人需整整吃四天,才能將196道菜品嘗完。第二等是平時壽日、節(jié)日、待客的宴席,菜肴隨宴席種類而定。如現(xiàn)在為旅游者開設的孔府宴,即采用第二等宴席方式。
孔府宴烹調手法多樣,以炸、燒、炒、蒸為主,其名菜主要有:神仙鴨子、一品海參、把兒魚翅、霸王別姬、雪里悶炭、八仙過海鬧羅漢、孔門干肉、花籃鱖魚、一品豆腐等。
南京特色菜:板鴨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清代時稱為“貢鴨”和“官禮板鴨”。1910年,在清政府舉辦的南洋勸業(yè)會上獲一等獎,從此名聲大振,遠銷香港和東南亞一帶。
南京板鴨的特點,外形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嫩,回味返甜。質量好的板鴨體表光、白、無毛、無皺紋、肌肉收板發(fā)硬。將鴨腿拿在手里,頭、頸都能直立不彎,全身呈扁圓形。肌肉切面平整緊密,呈玫瑰紅色,而且色調一致。以竹簽剌入腿肌與胸肌內,拔出后可以聞到香味。
長沙特色菜: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是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雞就有吃湘菜”之說。麻辣子雞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當年子母雞,取出內臟,砍去頭爪,剔掉骨頭,然后切成方丁,先入油鍋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紹酒、黃醋等急炒。該菜色澤金黃,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潤鮮香。
福建特色菜:佛跳墻
佛跳墻為一種高檔次的菜式。原名“福壽全”,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于清代同治年間首創(chuàng)。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制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壇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肴。難怪清時一秀才吟詩贊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佛跳墻”一名由此而來。
廣東特色菜:文昌雞文昌雞為廣州酒家招牌菜式,選用海南省文昌雞,精心烹制而成。因雞產自文昌縣,酒家又處在文昌路,冠以“文昌雞”一名,真可謂是一語雙關,令人難忘。主料雞一只,雞肝250克,火腿肉適量,配以素菜、上湯、紹酒、白糖等。先用上湯將雞浸至僅熟取起,冷后起肉去骨,切成長方形片。雞肝浸熟后連同熟火腿肉一并切成雞片大小,與雞片相間排置于碟中,放入蒸籠回熱,郊菜伴于碟邊,再將芡料淋上。此菜色澤艷麗,味道鮮美,嫩滑芳香,老幼皆宜。
江蘇小吃:桂花糖粥
桂花糖粥是無錫傳統(tǒng)名點。它的制作方法是:將糯米淘洗干凈,投入紅棗、豌豆,加入冷水,用旺火燒煮,待糯米粒開花后,加入甜桂花和白糖;繼續(xù)煮至稠狀即可。糖粥稠而不糊,紅棗白粥,色澤誘人,桂花飄香,甜香可口,很適合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口味。
四川小吃:夫妻肺片
著名小吃,肺片實際上是“涼拌牛雜”的另一種叫法,牛肺現(xiàn)已不用,只因其名氣很大,習慣稱號久遠,故至今仍沿用舊名。
夫妻肺片起源于五十余年前,郭朝華夫妻二人經營自制的肺片,因其質高價廉,加之二人于街頭出售時緊緊相隨,故群眾以“夫妻肺片”冠之。
夫妻肺片選牛心、肚、舌、頭皮用精制鹵水鹵制,切片后再淋以用紅油辣椒、花椒粉、鹵水、花生米、芝麻末及芹菜末調制而成的味汁即成。
夫妻肺片以顏色紅亮、軟糯適口、麻辣鮮香、細嫩化渣為其特點,現(xiàn)在它不僅作為一種小吃而行市,而且常用作高級筵席的冷碟。受到不少中外客人的欣賞和贊揚。
天津煎餅果子
長沙小龍蝦
廣東腸粉
廣東雙皮奶
干炒牛河
北京炒肝
北京鹵煮火燒
蘭州拉面
山東煎餅
桂林米粉
柳州螺螄粉
武漢熱干面
四川酸辣粉
四川擔擔面
四川龍抄手
南京鴨血粉絲湯
河南胡辣湯
河南燴面
上海生煎包
上海排骨年糕
南翔小籠包
嘉興粽子
靖江蟹黃湯包
淮南牛肉湯
貴州腸旺面
云南過橋米線
西安羊肉泡饃
陜西肉夾饃
蚵仔煎
臺灣芋圓
河北驢肉火燒
新疆烤羊肉串
新疆馕
全國美食總的來說:分為8大塊,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