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家高性價比自助餐推薦?
一、上海10家高性價比自助餐推薦?
回答:
上海10家高性價比自助餐推薦:
1、赤坂亭(人均228元)。
2、伊藤新苑燒肉(人均244元)。
3、拉蒂娜Latina(人均211元)。
4、金錢豹國際美食百匯(人均230元)。
5、外灘茂悅大酒店香蕓(人均248元)。
6、百合福鐵板燒自助餐廳(人均179元)
7、四季酒店咖啡廳(人均285元)。
8、上海雅居萬豪酒店都會尚膳餐廳 (人均188元)。
9、JW萬豪咖啡廳(人均280元)。
10、威斯汀舞臺餐廳(人均307元)。
二、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這些美食一定不要錯過 上海的特色美食推薦
1、上海梨膏糖:說到上海的著名小吃,一定要提的就是梨膏糖了,這是上海最著名的的特產(chǎn)之一,也是上海十分有名的代表小吃。梨膏糖是用純白糖做成的,加入川貝、杏仁等藥材,不僅僅口感細膩,而且外形也非常美觀。
2、排骨年糕:在上海,排骨年糕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一道美食,不但實惠而且美味,在上海已經(jīng)有了接近50多年的歷史。排骨的香氣加上年糕的軟糯,讓人吃上一口就覺得非常滿足,而且還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是去上海一定要嘗的一道美食。
3、楓涇丁蹄:說到上海的楓涇丁蹄,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因為這道美食小吃在上海非常有名,用的是黑皮純種的蹄子精制作而成的,不但皮薄而且肥瘦剛好合適,口感非常好,肉質(zhì)更是不在話下,只聞一下就已經(jīng)讓人垂涎三尺。
4、生煎饅頭:生煎饅頭也是上海的一個極具代表的小吃,在蘇州也有著很大的名氣。生煎饅頭最早在1920年就已經(jīng)有了,最開始沒有專門的店鋪只是在一些茶樓里賣,后面逐漸火了起來,成為上海極具特色的一個小吃。
5、蟹殼黃:蟹殼黃也是上海本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屬于上海的本幫菜,因為形狀和蟹殼很像顏色也是黃的,所以被叫做蟹殼黃。蟹殼黃的外面有一層芝麻,是在爐壁上烤制而成的,吃起來更是可口美味,酥香四溢。
三、上海最出名的10種小吃,每一種都是上海人的心頭愛,你吃過幾種?
市井小吃,是民間智慧的體現(xiàn),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城市里都有那么幾道令人著迷的特色食物,它作為當?shù)厝速囈陨娴娘嬍?,絕非只是三餐間填飽肚子那么簡單,更多的是一種情懷。當?shù)氐奶厣澄?,通常能夠反映當?shù)匕傩盏纳蠲婷?。我國地域遼闊,食材也千差萬別。每一種都象征著一段過去的 歷史 ,每一種都代表著一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上海,簡稱【滬】,【申】,是中國國家級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集國際經(jīng)濟,金融,貿(mào)易,航運, 科技 , 旅游 ,于一體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作為我國的重要經(jīng)濟體,上海東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
作為一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不但留下了全世界的各界精英,也匯集了世界各地的 美食 ,同時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品嘗。不過對于外地的人來說,想要徹底地了解一座城,就要融入當?shù)厝说娘嬍澄幕=裉煸蹅儽P點一下,上海最出名的10種小吃,每一種都是上海人的心頭愛,你吃過幾種?
1:生煎, 有不少人說上海的生煎不好吃,死面,皮厚,J甜。其實,也許你吃過的是“假生煎”。正宗的上海生煎饅頭,有著雪白松軟的面皮,堅實飽滿的餡料,香氣馥郁的湯汁,焦香酥脆的底板。只需一口,就能讓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與包容。
2:小籠包, 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吃口便會愛上它!特別是剛出爐的小籠,一個個雪白晶瑩,小巧玲瓏,形似寶塔,輕輕咬一口,湯汁在舌尖縈繞,令人回味無窮。記住,吃小籠要遵循四大口訣,以免燙傷。“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吸湯”。
3:蔥油餅, 對于上海人來說,蔥油餅絕對有著特殊的記憶,會勾起很多人的美好回憶。剛出鍋的蔥油餅,圓圓的,金黃略帶點瓷器底圈那種火石紅的顏色。正宗的上海蔥油餅,撒滿綠色的蔥花,還夾雜著如同水晶的豬油,蔥香味馥郁,輕輕咬一口,首先是滿嘴的酥脆,其次是濃郁的蔥香,只需一次你就會愛上它,且無法自拔。
4:蟹殼黃, 這是上海本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因為形狀和蟹殼很像,所以被叫做蟹殼黃。正宗的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面坯,制作成一個個圓形的小餅,然后上面再沾上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烤制而成的。烤好后形似蟹殼而得名。剛出鍋的蟹殼黃,酥,軟,松,香,是茶客們的最愛。外地人到了上海,一定要去嘗嘗,真的很不錯。
5:海棠糕, 海棠糕創(chuàng)制于清代,因為糕點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傳統(tǒng)的海棠糕,就是將調(diào)好的面糊放到特制的模具中烤制,外層是面粉皮,里面是豆沙餡,香甜可口。不過,現(xiàn)在在上海很難知道正宗的海棠糕了。一些外地人或者是稍微年輕一點的本地人,恐怕都不知道海棠糕是何物。
6:梅花糕, 據(jù)說梅花糕起源于清朝,到清朝時發(fā)展為最具江南特色的小吃。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時,見其形似梅花,色澤誘人,入口甜而不膩,勝過宮內(nèi)的一眾糕點,便賜名為梅花糕。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的梅花糕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做了改良,口味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如果遇到了可以嘗一下。
7:陽春面, 陽春面是上海人發(fā)明的,原名叫做“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沒有澆頭,唯一的調(diào)味料就是醬油,當然放點豬油也是非常不錯的。據(jù)說,當時乾隆下江南在街頭吃了一碗無名的面,趁著興趣正旺,說眼下正是陽春三月,便賜名為“陽春面”。國內(nèi)不少地方都能做陽春面,做法都差不多,但上海正宗的陽春面,要比任何地方的都要好吃。有時間一定要試試!
8:蔥油面, 蔥油拌面雖然做法簡單,但卻是一代上海人的回憶。作為最傳統(tǒng)的上海小吃,用蔥油拌面形容上海人的樂惠,是最妥帖不過的了。不但討了便宜,而且還能填飽肚子,更有濃郁的蔥香味。不管是北京的炸醬面,還是陜西的油潑面,再或者重慶小面,四川擔擔面……在地道的上海人眼中,都不如一碗蔥油拌面。在魔都朝六晚九的生活里,唯有一碗熱氣騰騰的蔥油面,才能治愈你躁動不安的腸胃。
9:擂沙圓, 北有驢打滾,南有擂沙圓。擂沙圓作為上海最傳統(tǒng)的小吃,可與北京的驢打滾齊名。據(jù)說擂沙圓起源于清朝末年,上海城內(nèi)有一位開湯圓店的雷姓老太太,為了便于顧客把煮熟的湯圓帶回家,便把煮好的湯圓放在赤豆粉中攪拌,使其粘勻豆粉,不管熱吃還是涼吃都可以,故得名“雷沙圓”。生活在上海這樣的繁華都市,如果有幸遇到了地道的擂沙圓,一定要駐足嘗嘗。這才是地道的老上海味兒。
10:小紹興雞粥, 作為最地道的上海小吃,創(chuàng)辦于1947年,因為創(chuàng)辦人和主要的操作師傅都是紹興人,所以就取名“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在當?shù)厝搜壑?,是非常受歡迎的。煮好的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口感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越吃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