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寫紅燒肉的詩句
1. 蘇東坡關(guān)于紅燒肉的詩句
蘇東坡關(guān)于紅燒肉的詩句 1.蘇東坡寫的一首關(guān)于豬肉的詩是什么
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陸碰隱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一生喜歡吃豬肉,當時貶官黃州,生活清貧,卻用當?shù)乇阋说呢i肉燒成美味佳肴,享受生活。
這篇膾炙人口的《豬肉詩》也透露了東坡先生燒豬肉的好方法:少放水、文火煮。今天看來此詩也是宣傳黃州豬肉的廣告佳文。
2.關(guān)于紅燒肉的句子
【第1句】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有一道膾炙人口的美食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紅燒肉。紅燒肉外觀體現(xiàn)出“濃油赤醬”的特點。它色澤金黃,肥而不膩,口感微甜,入口酥軟即化。紅燒肉中若放入土豆,那么土豆會吸收部分湯汁,口感濃郁,最宜下飯。
【第2句】半年前的一天,在飯店吃飯,朋友興沖沖地向我推薦這道菜,我不忍拂其意便點了。及至上桌,那火紅的嫩肉和誘人的香味就已撩撥起食欲,嘗一口,松軟的肉,彈性十足的,好嚼,甘醇中和著香甜,讓人欲罷不能。結(jié)果,那天的紅燒肉有一大半落了自己的肚內(nèi),吃完后我還咂嘴添唇,意猶未盡……
【第3句】久違了,紅燒肉!不是我不想你,而是狠心的醫(yī)生割斷了我們的深情厚誼!想當初,我們分工合作,相得益彰:我剝你的皮,我吃你的肉;你無怨無悔,獻出身軀,補我的身,長我的肉。兩相情愿,皆大歡喜!想念你,紅燒肉!
【第4句】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對你推崇備至,燜你的皮,煮你的肉,既酥又爛,吃后口齒流香。他與你友好合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流傳百世的“東坡肉”;敝人的祖先更絕,數(shù)百年前元兵南侵,我祖從中原南陽逃難,在南下的顛沛流離中,竟然還攜帶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
【第5句】看著滿桌菜肴唯有這道紅燒肉燉寬粉所剩無幾,最后,一位南方朋友興高彩烈的贊譽,這紅燒肉燉寬粉真是東北名菜!你看這鮮亮的色澤紅里透黑,肉質(zhì)鮮嫩香軟,肥而不膩,寬粉晶亮,勁道有余,青菜鮮綠,真是香氣回味久遠啊。而另一位朋友更會說,看到這紅燒肉燉寬粉,就讓我想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北方漢子的豪爽、憨厚、熱情、奔放的性格。
【第6句】我最喜歡吃的是帶骨頭的紅燒肉,因為帶骨頭的紅燒肉吃起來特別的香,而且它的營養(yǎng)價值要高出很多,特別是鐵。我媽媽燒的紅燒肉,有著一種獨特,讓人無法抗拒的香味,我每次聞到紅燒肉那種獨特的香味,我就會忍不住跑過去吃幾口紅燒肉。
【第7句】毛氏紅燒肉和普通的紅燒肉有什么區(qū)別嗎?想知道當年毛爺爺吃過的紅燒肉是啥子滋味道?正宗的“毛氏紅燒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可以真正做到入口即化。這都要得益于當年毛主席的口味,老年的毛主席很喜歡酥爛的口感,因此石蔭祥大師特意將傳統(tǒng)的湖南燒肉改良成了這樣。因此要想做出正宗好吃的“毛氏紅燒肉”口感,烹煮的時間就是個關(guān)鍵,怕費火、怕費時的同志這道菜就免做了。“
【第8句】紅燒肉啊,紅燒肉!幾十年來,我們形影不離,我是多么愛你,以致每次見到你就想吃掉你,因為我必須忠實地執(zhí)行我們之間的建設性戰(zhàn)略伙伴關(guān)系。如今離開了你,讓我更加想念你,我想象著你的美好形象:醬汁肉色,熠熠生輝,既酥又香,滋我腸胃,補我身體。
【第9句】紅燒肉的做法很多,雖然都是以五花肉和醬油、糖等為主料,可是做法不同,出來的味道也不盡相同。毛氏紅燒肉以其紅亮微辣、滋味濃郁出名,因受到毛主席的鐘愛故而使這道菜也成了湘菜的頭牌。端上桌來,那色澤誘人的紅燒肉冒著滋滋的熱氣,混合著濃郁撲鼻的香味直撲五臟六腑,咬一口,肥而不膩,香潤可口,讓人垂涎欲滴的同時也惹得人心生溫暖
3.蘇東坡和子肉詩
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詠豬肉詩,大家想必耳熟能詳!而說到這首詩背后的那道菜,更是“垂涎三尺”了!這道菜就是大江南北人人喜愛早廳的東坡肉!
蘇東坡性喜吃豬肉,在貶謫黃州期間,他創(chuàng)造了東坡肉的制作方法并寫下這首《豬肉頌》教百姓以此法制作。東坡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百姓紛紛贊吵兆不絕口,戲稱此為“東坡肉”!
4.描寫東坡肉的詩句有哪些
1、《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匪未禾K軾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
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
門前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
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
我游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
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
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元魯山。
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2、《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宋代:蘇軾
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
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
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
庶將通有無,農(nóng)末不相戾。
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
牛羊煩訶叱,筐_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齒發(fā)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
3、《東坡八首(并敘)》宋代:蘇軾
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shù)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
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
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
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釋耒嘆,我廩何時高。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
下隰種p,東原蒔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
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卜佳處,規(guī)以安我室。
家童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
自昔有微泉,來遠嶺背。
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
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
歲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塊。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
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
(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作之。)
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shù)。
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
(蜀人以細雨為雨毛。
稻初生時,農(nóng)夫相語稻針出矣。)
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縷。
秋來霜穗重,顛倒相撐拄。
但聞畦隴間,蚱蜢如風雨。
(蜀中稻熟時,蚱蜢群飛田間,如小蝗狀,而不害稻。)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_。
我久食官倉,紅腐等泥土。
行當知此味,口腹吾已許。
良農(nóng)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麥庶可望。
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
農(nóng)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
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
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
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
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岳。
(李公擇也。)
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
百栽倘可致,當及春冰渥。
想見竹籬間,青黃垂屋角。
潘子久不調(diào),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將種,賣藥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孫。
家有十畝竹,無時客叩門。
我窮交舊絕,三子獨見存。
我于東坡,勞餉同一餐。
4、《滿江紅》宋代:黎廷瑞
千畝君封,新移就、美泉天祿。形制古,椰樽嫌窄,瓠壺嫌俗。愛酒步兵緣業(yè)重,平生所愿何時足。再來生、竟墮此林中,充其腹。秋入洞,鑒金筑。春出戶,跳珠玉。想宜城九醞,葉光凝綠。驢背夕陽同倒載,醉鄉(xiāng)只在JY谷。問東坡、何獨飲松醪,還思肉。
5、《詠田家 / 傷田家》唐代: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5.蘇軾評價自己的詩詞
1、蘇軾評價自己的詩:
《自題金山畫像》
朝代:北宋
作者: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譯文:
心靈已然寂靜無欲了,不會再為外物所動。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yè)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2、蘇軾寫東坡肉的詩:
《豬肉頌》
朝代:北宋
作者: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7a64e4b893e5b19e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譯文:
把鍋子洗得干干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
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擴展資料:
1、1101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fā),經(jīng)南昌、當涂、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征),六月經(jīng)潤州擬到常州居住。《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真州游金山龍游寺時所作。
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嘆飄零。接下來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飄泊不定,抒寫羈旅漂泊的憂傷情懷。
2、“東坡肉”起源于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里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qū)),當?shù)匕傩者^年過節(jié)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tǒng)。為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我們過年過節(jié)確實因蘇東坡而有了變化,這讓我們的年過得更有韻味,更有年味。
中國人對于餐桌上的一道菜――“東坡肘子”,有時美餐一回,都津津樂道;其實,人們所吃的東坡肉,比起當時蘇軾的做法,已有很大改進?,F(xiàn)在用的雪豆、蔥、紹酒、姜、鹽啊,等等,在蘇軾時代,不可能有這么多花樣。然而,今天與當初東坡的做法,有一點卻是未變的――慢慢用微火煨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