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必吃十大館子?
一、海淀必吃十大館子?
1、燕十一鴨血粉絲湯:鴨血新鮮,粉絲松軟,湯底湯底口感鮮香、爽口宜人,搭配他們家燒餅香酥可口。
2、萬記麻辣燙:一碗簡單的麻辣燙,將麻、辣、酸,甜有層次地都釋放出來了。從路邊攤發(fā)展到如今數十家分店,獨家配方的小料是鎮(zhèn)店招牌,吃起來是地道的成都滋味,其實就是簡陋版的火鍋,只是沒有那么多形式。
3、螺螄粉先生:藏身在老小區(qū)里的正宗柳州螺螄粉,走到門口總是會聞到濃濃的螺螄的味道。這里用得可不是紅辣椒,而是那種青色的辣椒,配上酸豆角和腐竹,炎炎夏日再配上店家自制的綠豆沙。
4、楊記老北京燒餅:推薦椒鹽的和麻醬的,餅是現烙的,從表皮的香酥到內瓤的綿軟過渡十分自然,尤其是皮上的芝麻更是香醇到了骨子里,皮酥得咬一口簌簌直掉渣。還有藍莓、香芋等。
5、常德津市牛肉米粉:食物的味道和服務態(tài)度、火爆程度絲毫不亞于名聲在外的老牌。主打紅燒牛肉粉,湯頭又濃又香,辣度合適,牛肉軟爛不柴,粉香滑爽口。
6、吳三涼皮:北京涼皮很多很多,但是要想吃到味道最純正、最給力的要屬吳三涼皮了,給料足、面勁道。
二、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北京美食攻略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城市。北京面積廣大,環(huán)境優(yōu)美,市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游玩北京,當然不能錯過美食,北京有很多地道的美食,例如北京烤鴨、鹵煮火燒和冰糖葫蘆等等,都很出名。
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稱,可以說是北京飲食的代表菜。烤鴨分為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和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兩種,均選穗散用北京填鴨為原料,經過數道工序后入爐烤制而成。成品金黃油亮、干松酥嫩。吃的時候,用烙好的薄荷葉餅抹上甜面醬,加上切好的京蔥段兒,鋪上鴨片,卷成筒狀食用。一口咬下去,香酥嫩一起涌心間。
炸醬面
炸醬面是老北京的特色美食之一,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罢ㄡu”就是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醬或甜面醬炸炒,“菜碼兒”就是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煮熟的面條澆上炸醬,與菜碼一起拌,即為炸醬面。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面精髓都在炸醬上,首先選用的黃醬一定要好,火候要均勻,炸醬的配比一定要合適,肉丁肥瘦兼有,黃醬不能放得太多,炸出來的醬才能香噴噴。
鹵煮火燒 鹵煮是最有老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最初的鹵煮出自于宮廷的“蘇造肉”。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馃芯值?,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帶梁,肉爛而不糟。
炒肝兒
炒肝兒是北京的傳統(tǒng)小吃,主料是豬肥腸,配料為豬肝,調料有醬油、黃醬、生蒜泥、熟蒜泥、豬骨湯等,成品湯汁晶瑩透亮,腸猜行氏肥肝嫩,清淡不膩,醇厚味美。有名的店是位于前門鮮魚口的天興居和鼓樓的姚記炒肝店,其中鼓樓的姚記炒肝店更因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的光臨而名聲大噪,“要想吃炒肝兒,鼓樓一拐彎兒”的口頭禪也迅速流行開來。
冰糖葫蘆 老北京特產――冰糖葫蘆風味小吃紅遍了大江南北。冰糖葫蘆是將山楂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吃起來又酸又甜。山楂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滌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常吃山楂能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
瓷瓶兒酸奶
要說北京孩子童年里的東西,這瓷瓶兒酸奶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每個瓶口兒用一層很脆的、藍白相間的紙蓋住,再用橡皮筋兒勒上,老板給你一根兒較粗的管兒,“啪”的一下兒,全是童年時的回憶?!拔镂铩保逑聝壕透傻粢黄績?,咂摸咂摸嘴,絕對的酸酸甜甜,涼爽可口。但是您可記著,這瓶兒可是不能帶走的,得站在小賣部兒門口兒喝完了再走。
三、北京特色美食全攻略
我們中國的首都北京,這里除了美麗景區(qū)之外還有許多特色美食。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北京特色美食全攻略,歡迎閱讀參考!
1、鹵煮火燒 [北京朝陽區(qū)]
鹵煮火燒在北京是一種盡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有時也用豬腰子),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具體制作過程是這樣的:把處理好的豬小腸和豬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種香料、調料配制的鹵湯煮,八成熟的時放入生面火燒、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腸、肺爛熟,火燒煮透又不脫形的時候撈出,小腸切段,肺、火燒、炸豆腐切塊,澆鹵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據口味自行添加。
2、愛窩窩 [北京東城區(qū)]
北京流傳至今的一種清真風味小吃――愛窩窩,其最突出的特征,歸納概括說來,叫做:“色雪白,球狀,質粘軟,味甜香。”(引自《北京傳統(tǒng)文化便覽》)說起京城的這種清真風味小吃“愛窩窩”來,其最初,只不過是屬于普普通通的一種清真風味小吃而矣!那么,為什么自明代始,“愛窩窩”就逐漸成為名震京城一種清真風味的小吃呢?說起它的原因來,與今故宮(即“紫禁城”,俗稱“皇宮”)內的“儲秀宮”有著一定的密切聯(lián)系。 據老北京人傳說,有一位在“皇宮”紫禁城里當過太監(jiān)的說,明代時居住在“儲秀宮”的帝后,或者后妃,生活中,他們都比較喜歡吃“愛窩窩”。為什么呢?因為宮中的`一些受寵的愛妃,特別是帝后,天天山珍海味吃著,亦就不感到好吃了。有一天,侍候居住在“儲秀宮”帝后和妃子的廚師,是一個回族人,他從家里帶了一些經常食用的清真食品“愛窩窩”。
3、酸豆汁 [北京西城區(qū)]
豆汁這雹鏈東西,不要說是外地人,就是自稱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遷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源桐孫老北京人看來,豆汁卻是提神醒腦敗火的上等飲料。 過去北京經營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場豆汁張、東安市場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橋舒記豆汁。這四家里,舒記豆汁最純正,張家的熱豆汁是一絕。其他兩家也各有特色。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則那酸味太“沖”鼻子,要像喝茶一樣一點一點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絲辣椒油,就著焦圈兒一塊吃。 由于豆汁有祛火養(yǎng)嗓子的功效,所以許多京劇名角和相聲演員也喜歡喝。梅蘭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癮。抗戰(zhàn)時梅大師蓄發(fā)明志隱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個大灌子盛滿豆汁從北京風塵去拜訪他。
4、炒麻豆腐 [北京門頭溝區(qū)]
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jié){,是正品,用來做淀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就可以買一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舊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直門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
5、老北京面茶 [北京西城區(qū)]
老北京面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云:“午夢初醒熱面茶,干姜麻醬總須加?!焙让娌韬苤v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面茶不是茶湯,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面茶上。味道輪鋒另說,講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講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面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里的面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面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這絕對是門藝術,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過那么多次,沒一次見到有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來這門藝術,快要絕跡了。過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賣下午吃的:“午夢初醒熱面茶,干姜麻醬總須加”。
6、酥盒子 [北京西城區(qū)]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21千克 食油3千克 白糖1千克 炸制用油12千克 干面2千克 酥料:特制粉26千克 食油11千克 餡料:棗泥餡30千克制作方法
1.和皮(制酥):制水油面團和油酥面團,進行包酥制皮。小破酥的皮酥稍硬些。
2.成型:包制時將包酥面團搟成橢圓皮,先三折,再對折,掉轉90°,搟成長15厘米左右,從上端向下卷13厘米,再橫轉90°,將所余2厘米搟長,將圓柱兩端封起,稍按扁,放倒,橫向居中切開。露出酥層,將酥層粘上干面,酥層向上,按平搟成薄片。將云心花紋朝外,將餡放入中間,周圍刷水,再搟一個面皮,沿圓周捏出花邊,仍云心朝外,覆蓋在刷水的面皮上,捏成四周薄中間鼓的圓餅。按餡心不同,表面分別打戳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