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熊貓家常做法?
一、紅燒熊貓家常做法?
食材明細
貓肉500克、蔥、姜少許、大料(八角)2-3顆、黃酒100克、生抽2湯匙、醋半湯匙、紅燒汁1湯匙、蠔油1湯匙、冰糖50克、鹽少許、雞精少許、草果一個
做法
1、將肉洗凈切小塊,入鍋焯水,焯好水后將肉用涼水沖洗干凈備用。
2、起一油鍋,放入冰糖,小火熬糖色。
3、等鍋中的糖焦化成褐色,放入適量水煮開。
4、另起一油鍋,放入八角煸出香味,將肉放進鍋中煸炒出香味。
5、等肉炒的變色,出香味后放入生抽、醋、紅燒汁、蠔油、草果、少許鹽、雞精調(diào)好味。
6、繼續(xù)小火翻炒均勻。
7、取一干凈沙鍋,鍋中放入姜片、蔥墊底。
8、將炒好的肉放進沙鍋,倒入適量黃酒。
9、將剛剛熬好的糖色水倒入盛肉沙鍋中,并酌情加水,水量沒過肉。
10、大火燒開后,關(guān)小火1.5小時。
11、然后看肉軟爛了就可以了,出鍋前開大火收
二、IPAD里有一個游戲!是切竹片的那種!里面有飛鏢?
那種切切類游戲太多了,切水果就有N種,還有忍著切飛到,熊貓切竹子。
。。。太多了
三、大熊貓的飲食習慣有哪些
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它的前掌上的5個帶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還有一個第六指,即從腕骨上長出一個強大的籽骨,起著“大拇指”的作用,這個“大拇指”可以與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東西、爬樹等。
但它卻還保留著食肉動物的那種較為簡單的消化道,沒有食草動物所具有的專門用于儲存食物的復(fù)雜的胃和巨大的盲腸,腸胃中也沒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纖維素發(fā)酵成能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絕帆談共生細菌或纖毛蟲。
為了獲得所需的營養(yǎng),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吃快拉、隨吃隨拉。一只體重100千克的成年大熊貓,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時,吃掉10-18千克的竹葉和竹稈,或者30-38千克的新鮮竹筍,同時排出10 多千克糞便,才能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fā)達的肉墊。
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并演化一些適應(yīng)以竹為生的結(jié)構(gòu)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fā)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jié)構(gòu)以便于握竹。
大熊貓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在手腳并用地收集、準備食物和進食。它們并不在乎它們在什么地方――坐著、平躺、側(cè)倚――它們只是不停的剝竹竿,吃竹葉。大熊貓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時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大熊貓主食竹子,也嗜愛飲水,大多數(shù)大熊貓的家園都設(shè)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大熊貓每天至少飲水一次,有的地方雖然食物很豐富,缺了水,也難以找到大熊貓的身影。
到了冬季,當高山流水被冰凍結(jié)以后,有的大熊貓也可能因為留戀自己家園的隱蔽條并碰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長途跋涉,沿溝而下,到谷中去飲水,然后返回家園。
大熊貓取水總是求近舍遠,日復(fù)一日地走出一條明顯的飲水路徑。它們到了溪邊,以舔吸的方式飲水,若溪水結(jié)薄冰或被砂礫填沒,則用前掌將冰擊碎或用爪挖一個大約25×20厘米的淺坑舔飲。大熊貓以竹類為主要食物,而竹類卻難以消化、吸收。
由此,使大熊貓的能量攝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考慮到盡量多地攝入能量,盡量少地消耗能量。
隨著氣候和食物分布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攆筍覓食,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qū)。
大熊貓對竹類的消化利用率較低,食物在體內(nèi)停留的時間短,因而采取大量進食、快速排出的方式,來獲得足夠能量以滿足其需求。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大熊貓采食竹子部位的不同,其每天的采食量大致如下:竹筍23-40千克;竹葉10-18千克;竹稈17千克。
大熊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這表現(xiàn)在它們優(yōu)良的采食策略上。它們不但選擇區(qū)域內(nèi)營養(yǎng)價值最好的竹子種類,而且還優(yōu)先選擇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部位。采食的順序為竹筍,嫩竹,竹稈。
繁殖
大熊貓在4~8歲時性成熟,生育年齡可達20歲。交配季節(jié)為每年3~5月,雄性通過氣味尋找雌性位置,當有多個雄性爭奪一只雌配權(quán)時會變得極具侵略性。
熊貓的交配時間很短,從30秒~5分鐘不等,雄性會多次交配以確保成功受精。大轎余熊貓繁殖期為8~9月,妊娠期90-184天,平均135天。
雌性每次產(chǎn)下1~2只幼崽,重85~142克,但野外通常只成活一只。幼崽約50~60天后睜眼,75~80天后能夠爬行,7~9個月可以少量進食竹子,但仍以母乳為主要食物來源,與母親一同生活約18月~2年后離開。
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里生育,一胎產(chǎn)一子,有時產(chǎn)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子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tài)差別很大。
由于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熊2-4個小時外出覓食。1990年代,研究人員尚不了解熊貓習性,看到母熊貓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就推斷幼仔遭到遺棄。
要收養(yǎng)這些被“遺棄”的幼仔進行人工飼養(yǎng)。后對野生熊貓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母熊貓長時間離巢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來哺育后代。
人工飼養(yǎng)的熊貓脫離野外環(huán)境,自然發(fā)情率低。野外大熊貓成年后表現(xiàn)出繁殖行為的比例是100%,而到2000年為止圈養(yǎng)大熊貓只有26%,為它的人工繁殖帶來困難。1990年代以后,大熊貓的人工繁殖已經(jīng)完善,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亦有部分動物園采用讓熊貓觀看熊貓交配影片的方式。
此外,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大熊貓出現(xiàn)了一胎三子,即三胞胎的情況,但成活率較低;例如1999年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及2013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三胞胎最終都僅成活一只,目前只有2014年7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出生的熊貓三胞胎全部成活。
2015年4月7日,中國大陸網(wǎng)站熊貓頻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全球直播了人工養(yǎng)殖區(qū)內(nèi)的雌性大熊貓“林冰”與雄性大熊貓“武崗”的交配全過程,但科研人員表示自然交配失敗了。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大熊貓
大熊貓本來是吃肉的,不過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發(fā)展到現(xiàn)在,它特化為吃竹子為主,偶爾也吃一些動物的尸體。
也不是所有的竹子它都吃,現(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的竹子中有20種是它會吃的竹子品種。它最喜歡鮮嫩的竹筍,如果沒有竹筍它則答吵才開始挑竹葉,然后竹子的莖。目前正是它喜歡的竹子的茂盛期。
大熊貓怕熱不怕冷,因為它本來就生活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
因為它要吃很多竹子才能吸收足夠的養(yǎng)料,因此,總的來說大熊貓采取的是多吃少動的策略保持體能。因此,我們?nèi)タ创笮茇埖臅r候,它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在吃,就是孫侍在睡。
圈養(yǎng)的大熊貓一般早上6點多就醒了喝奶然后活動,到9點左右又吃,然后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睡覺,醒來后又進食,然后在自己領(lǐng)地稍微走動就又休息。
大熊貓繁殖不容易,一只大熊貓大約能活20多歲,每年發(fā)情一次,持續(xù)2個星期,而雌性大熊貓的卵泡成熟只有一天,因此受孕機會很小。錯過那一天,這一年大熊貓都不再有生舉和育機會。所以大熊貓數(shù)目少,很珍貴。
大熊貓本來是吃肉的,不過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發(fā)展到現(xiàn)在,它特化為吃竹子為主,偶爾也吃一些動物的尸體。
也不是所有的竹子它都吃,現(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的竹子中有20種是它會吃的竹子品種。它最喜歡鮮嫩的竹筍,如果沒有竹筍它則答吵才開始挑竹葉,然后竹子的莖。目前正是它喜歡的竹子的茂盛期。
大熊貓怕熱不怕冷,因為它本來就生活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
因為它要吃很多竹子才能吸收足夠的養(yǎng)料,因此,總的來說大熊貓采取的是多吃少動的策略保持體能。因此,我們?nèi)タ创笮茇埖臅r候,它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在吃,就是孫侍在睡。
圈養(yǎng)的大熊貓一般早上6點多就醒了喝奶然后活動,到9點左右又吃,然后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睡覺,醒來后又進食,然后在自己領(lǐng)地稍微走動就又休息。
大熊貓繁殖不容易,一只大熊貓大約能活20多歲,每年發(fā)情一次,持續(xù)2個星期,而雌性大熊貓的卵泡成熟只有一天,因此受孕機會很小。錯過那一天,這一年大熊貓都不再有生舉和育機會。所以大熊貓數(shù)目少,很珍貴。
熊貓和別的熊一樣是雜食性動物,處于從食肉動物到食宏埋草動物過度的階段。主要食物是竹子,野生的熊貓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牛羚、甚至附粗絕迅近村落里養(yǎng)的羊和垃圾堆的剩飯菜。大熊貓像人類一樣的大拇指能幫助抓握竹竿,強而有力的雙顎及后方扁平的臼齒能讓它們咬碎竹子堅韌難嚼的纖維,胃中巖此一層厚厚的黏膜能防止它們的胃被竹子尖銳的碎片劃傷,但熊貓沒有像其它草食動物一樣的牙齒和“纖維消化細菌”來幫助消化和吸收植物中的纖維和養(yǎng)分,因此熊貓每天要吃15-20公斤的竹子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
大熊貓吃的食物有:竹葉、竹筍等,有時實在沒有吃的的時候也會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