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有什么菜?官府菜是什么菜?
上面的已經介紹了八大菜系,我就不多說了,我給你回答第二個問題
????官府菜又稱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門之家的名菜。官府菜在規(guī)格上一般不得超過宮廷菜,而又與庶民菜有極大的差別。唐代黃升“日烹鹿肉三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門西,則喜日:‘火候足矣!'如是者四十年?!辟F族官僚之家生活奢侈,資金雄厚,原料豐厚,這是形成官府菜的重要條件之一。
官府菜形成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民廚師與品味家的結合。一道名菜的形成,離不開廚師,也離不開品味家。
官府菜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孔府菜、東坡菜、云林菜、隨園菜、譚家菜、段家菜。
????孔府官府菜
????孔府菜,歷史悠久,烹調技藝精湛,獨具一格,是我國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其烹調技藝和傳統(tǒng)名菜,都是代代承襲。世世相傳,經久不衰。孔府菜的行成,主要是由于孔府的歷代成員,秉承孔子食不厭精 ,燴不厭細的遺訓,素精飲饌。對菜肴的制作極為考究,要求不僅料精,細作,火候嚴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變換調劑,應時新鮮,以飽其口福。自西漢以來,隨這孔子后裔政治地位的升遷,至明,清時期,衍圣公曾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享有攜眷上朝之殊榮,皇帝朝圣,祭祀活動頻繁,皇室的成員每次來曲阜,必以盛宴接駕。至于高官要員的紛至沓來,孔府也要設高級宴席接風。長期以來,因受門第觀念的束縛,孔府內眷多來自于各地的官宦之家 ,他們之間的禮尚往來,使眾家名饌佳肴得以薈萃一堂,各呈特色,互為補益。孔府這種廣泛的社交活動和內,外廚之間的頻繁更替,促使了孔府和宮廷,孔府與官府,孔府同民間的烹飪技藝的不斷交流。加之千百年來孔府名廚巧師們的潛心切磋,師承舊制,在繼承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逐漸形成了自成一格,名饌珍饈齊備,品類豐盛完美,色,香,味,形,器懼佳的孔府菜。
孔府宴席也是長期逐漸形成的。禮儀莊重,等級分明;再席面款式上要求十分嚴格,既有書香門第,圣人之家的風度,又有王公官府的氣派。各種宴席的的席面,菜點豐盛,搭配講究,主菜,大件菜,配伍菜都有一定的程式。孔府宴明繁多,大體上可分為家宴,喜宴,壽宴,便宴,如意宴等多種;在規(guī)格上則以用料高低和上菜的多少而定。歷史上最高規(guī)格的“滿漢全席”要上菜一百九十六道,僅餐具就有四百零四件。其次是燕菜席,魚翅席,海參席和“雙四”一品鍋等依不同季節(jié)變換時令佳肴。例如:壽宴是孔府專供“衍圣公”和夫人及其尊長祝壽的特定宴席。其席面珍饈羅列,杯盞并陳,除裝飾和餐具極為靠究外,還要上“高擺”伴之以鐘鼓禮樂,氣氛超然,堪與宮廷御膳相媲美。
孔府菜用料極其廣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瓜,果,菜,椒或山林野菜 等,都可烹制出佳蔬美味??赘俗龉ぞ?,善于調味,講究盛器,烹調技法全面。
孔府菜的命名極為講究,寓意深遠,有些系沿用傳統(tǒng)名稱,此類多屬家常菜;有的取名古仆典雅,富有詩意。
烹調技藝是我國文化寶庫的一只瑰麗的花朵,而歷史悠久的孔府菜,可稱為技高菜精,堪稱著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菝。歷年所積菜點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調和之法,變化多端,凡此皆為孔府歷代廚師的智慧結晶,是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財富,他們當中,多為技藝精湛,匠心獨運,對烹調技藝有所建樹者。同時,隨著孔府廚師的更替,也使孔府菜得以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因此,孔府菜的烹飪技藝和風味特色,對我國的烹飪文化,特別對于魯菜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譚家官府菜
譚家菜作為一種官府菜能流傳下來實屬不易。在20世紀初,京城最出名的三大私家烹飪:軍界的段家菜、財政界的王家菜、銀行界的任家菜都隨著官府老爺的盛衰而起落,最終灰飛煙滅。而譚家菜,這個清朝官僚家庭產生的私家菜卻由于獨樹一幟的色、香、形等特點得以扎根京城。
譚家菜產生于中國清朝末年的官人譚宗浚家中。譚宗浚父子酷愛珍饈美食,譚家女主人都善烹調,而且不惜重金聘請京城名廚學藝,不斷吸收各派烹飪名廚所長,久而久之,獨創(chuàng)一派譚家風味菜肴。由于譚家菜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尤其重火功和調味的工藝特點,深受各界食客的贊賞與推崇,當時作為一種家庭菜肴就已聞名北京。以后由于譚家官運不佳,家道中落,不得不以經營譚家菜為生,從而使得譚家菜得以進一步發(fā)展。
譚家菜在烹調中往往是糖、鹽各半,以甜提鮮,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適中,鮮美可口,無論南方人、北方人都愛吃。譚家菜的另一個特點,是講究原汁原味。烹制譚家菜很少用花椒一類的香料熗鍋,也很少在菜做成后,再撒放胡椒粉一類的調料。吃譚家菜,講究的是吃雞就要品雞味,吃魚就要嘗魚鮮,絕不能用其他異味、怪味來干擾菜肴的本味。在燜菜時,絕對不能續(xù)湯或兌汁,否則,便談不上原汁了。
譚家菜是家庭菜肴,講究慢火細做,不象一般菜館里的菜,出于經營的需要,多是急火速成。而在譚家菜中,采用較多的烹飪方法是燒、燴、燜、蒸、扒、煎、烤,以及羹湯等,而很少有爆炒類的菜肴,亦不講究抖勺、翻勺等技術。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想吃譚家菜還得事先預定為最理想,給廚師留出充足的備料、制作時間。
譚家菜以燕窩和魚翅的烹制最為有名。在譚家菜中,魚翅的烹制方法即有十幾種之多,如三絲魚翅、蟹黃魚翅、沙鍋魚翅、清燉魚翅、濃湯魚翅、海燴魚翅等等。魚翅全憑冷、熱水泡透發(fā)透,毫無腥味,制成后,翅肉軟爛,味極醇美。而在所有魚翅菜中,又以黃燜魚翅”最為上乘。這道菜選用珍貴的黃肉翅(即呂宋黃)來做,講究吃整翅,一只魚翅要在火上燜幾個小時。這樣燜出來的魚翅,汁濃、味厚,吃著柔軟濡滑,極為鮮美。
譚家菜中的清湯燕窩更有獨到之處。它不采取用堿漲發(fā)燕窩的辦法,雖然那樣發(fā)出的燕窩顏色白,量也顯得多,但是營養(yǎng)受到很大的損失。這個菜的做法是:用溫水將燕窩浸泡三小時,再用清水反復沖漂,非常細心的擇盡燕毛和雜質。待燕窩泡發(fā)好后,放在一個大湯碗內,注入半斤雞湯,上籠蒸二十至三十分鐘左右,取出分裝在小湯碗內。再把以雞、鴨、肘子、干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湯燒開,加入適量的料酒、白糖、鹽,兌好味,盛入小湯碗內,每碗撒上幾跟切得很細的火腿絲,即可上桌。此菜湯清如水,略帶米黃色,味道鮮美,燕窩軟滑不碎,營養(yǎng)價值很高,是譚家菜中的代表作。
相傳,要吃譚家菜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請客一定要連譚家的主人請在內,不管每餐的就餐者與譚家是否相識,都要給譚家主人多設一個座位,譚家主人也總是要來嘗上幾口。要吃譚家菜,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那便是無論吃客有多大的權位,都需走進譚家門來吃譚家菜。曾有很多名流在京城請客,希望譚家廚師能出“外會”,均遭到拒絕。
譚家菜講究美食美器,而且大部分菜品都用精致的器具分盛,顧客一人一份,這樣的分餐辦法很講究衛(wèi)生。品嘗譚家菜也非常注重環(huán)境,尤其要布置得室雅花香,讓顧客受到一種古樸典雅的氛圍。正因為譚家菜與眾不同,曾有人發(fā)出人類飲食文明,到此為一頂峰的贊嘆。
遵循官府膳食“選料精、下料狠、火候足、口味正”的加工工藝,融現代科技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與人們對膳食和健康需求為一體,走“繼承與弘揚并舉,推陳與出新同步”的道路,致力于 “在傳統(tǒng)菜品中見精華,在創(chuàng)新菜品中見傳統(tǒng)”的不懈追求;把這百年老菜不斷推向前進。
宮府內廚菜
????“宮府”是指帝王宮殿和達官貴人官邸的統(tǒng)稱;“內廚”源于舊時官府大宅中的內院、外院。其外院設外廚,承擔主人社交活動、喜慶節(jié)日的筵席制作。內院住官家內眷,專設廚房烹制供應其日常膳食,稱為“內廚”。
顧名思義,《宮府內廚菜》即為官府之中的家常菜肴。它用料考究,品質高雅,承襲中華美食傳統(tǒng),結合西方飲食特色,海納各地烹飪精髓,去浮華藻飾,獨注重口感滋味。鮮而不咸,甜而不膩,香而不俗,辣而不烈,溫潤莊重,氣韻和諧。菜品更新因循四季輪回,取材偏愛五谷菌蔬,真正將飲食調理、綠色健康的養(yǎng)生理念融會貫通,是為“佳肴”。目前北京專做宮府內廚菜的餐廳唯有地處回龍觀的府膳,已注冊商標。
比如說:?
????酸辣海參湯
特點:海參采用了水發(fā)制海參,在煲湯時,水發(fā)制海參會主動吸取湯中的佐料,真正做到了入味。
口感:湯汁香濃,色白而醇,獨具風味。海參鮮嫩可口,口味純正。
外觀:仿古的小碗,透出大氣,奢華的氣息
?
????香椿蝦仁
特點:香椿的特有味道,蓋住了蝦仁的腥味。兩種食材相輔相成,真正的融合到一了起。
口感:蝦仁滑嫩可口,再加上香椿的獨特香味。 體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體驗。
外觀: 看得出,大廚是用了心的,盤內蝦仁的擺放是下了功夫的。無論在哪個角度看,此菜看起來都有一種豐滿充實的感覺。
???? 菠菜拌蛤蜊
特點:下酒菜,喝口酒,吃點雪蛤菠菜壓一壓,別有一番樂趣。選用上好的蛤蜊,個大味鮮。
口感:味道鮮美,清淡爽口
外觀:小巧別制。
鮑魚牛尾湯
特點:滋補養(yǎng)生,美容養(yǎng)顏。此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除牛尾膻氣味。
口感:湯汁呈紅色,貌似加入番茄。沒有膻氣味道。
外觀:突出主料,飽滿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