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菜系的代表菜有哪些?
1、魯菜---咸鮮、濃油赤醬
魯菜,最早起源于山東的齊魯風(fēng)味,是中國傳統(tǒng)四大菜系,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經(jīng)典菜品有泰山三美湯、奶湯鯽魚、燒二冬、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zhuǎn)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zé)枉Z魚片、芫爆魷魚卷。
2、川菜---重油、重鹽、麻辣鮮香
川菜以取材廣泛,調(diào)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調(diào)味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diào)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fēng)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以家常菜為主,取材多為日常百味,其特點在于紅味講究麻、辣、香,白味咸鮮中仍帶點微辣。
代表菜品有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魚、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雞丁、麻婆豆腐、東坡肘子和東坡肉等,經(jīng)典菜品有:麻辣香水魚、板栗燒雞、酸辣海蜇頭、辣子雞、棒棒雞、泡椒鳳爪、燈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雞。
3、粵菜----原汁原味、咸、鮮、清淡
粵菜發(fā)源于嶺南,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fēng)味組成,三種風(fēng)味各具特色。廣州菜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guān)、湛江等地,用料豐富,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
經(jīng)典粵菜有:白切雞、白灼蝦、阿一鮑魚、菜膽燉魚翅、麒麟鱸魚、龍蝦燴鮑魚、干炒牛河、老火靚湯、廣州文昌雞、煲仔飯、廣式燒填鴨、豉汁蒸排骨、菠蘿咕嚕肉、香煎芙蓉蛋、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
4、蘇菜---甜、黃酒味
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diào)湯,保持菜的原汁,風(fēng)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松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江蘇名菜有雞湯煮干絲、肉釀生麩、鳳尾蝦、三套鴨、無錫肉骨頭、烤方、水晶肴蹄、揚州炒飯、清燉蟹粉獅子頭、金陵丸子、白汁圓菜、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碧螺蝦仁、蜜汁火方、櫻桃肉。
5、閩菜---咸甜(南部)、香辣(北部)
閩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chǔ)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fēng)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閩菜的三大特色,一長于紅糟調(diào)味,二長于制湯,三長于使用糖醋。
閩菜的招牌菜有“佛跳墻”,還有福州魚丸、鼎邊糊、漳州鹵面、莆田鹵面、海蠣煎、沙縣拌面、扁食、廈門沙茶面、面線糊、閩南咸飯、興化米粉、荔枝肉、烏柳居(五柳居)[1] 、白雪雞、閩生果,醉排骨、紅糟魚排、長汀豆腐干等等,均別有風(fēng)味。
6、徽菜---重油味、重鹽
徽菜系在烹調(diào)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烹調(diào)方法上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盏厥a(chǎn)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jù)不同原料的質(zhì)地特點、成品菜的風(fēng)味要求,分別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diào)。三是嫻于燒燉,濃淡相宜。
比較經(jīng)典的菜品有:一品鍋、刀板香、腌鮮臭鱖魚、虎皮毛豆腐、問政筍、火腿燉甲魚、清蒸石雞(即石蛙)、楊梅圓子、鳳燉牡丹、荷葉粉蒸肉、青螺燉鴨 、中和湯 等傳統(tǒng)佳肴。
7、湘菜---重油、重鹽、重辣、腌制臘味
湘菜制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制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魚粉,東安雞,金魚戲蓮、永州血鴨、臘味合蒸、姊妹團子 、寧鄉(xiāng)口味蛇、岳陽姜辣蛇等。
8、浙菜-醬香味濃
浙菜有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細。選料刻求“細、特、鮮、嫩?!迸腼兎椒ㄉ弦猿?、炸、燴、熘、蒸、燒六類為擅長??谖蹲⒅厍艴r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態(tài)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xiāng)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莼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干菜燜肉”、“蛤蜊黃魚羹”、“叫化童雞”“香酥燜肉”、“絲瓜鹵蒸黃魚”、“三絲拌蟶”、“油燜春筍”。
擴展資料:
中國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形成于清代初期,成為當(dāng)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飲食的“八大菜系”。
中國人發(fā)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腌、熏、風(fēng)干)、涼拌、淋等烹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學(xué)習(xí)了扒、涮等方式,用來制作各種菜肴。經(jīng)歷代名廚傳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
除影響較大的魯菜(山東)、川菜(四川)、粵菜(廣東)、蘇菜(江蘇)、閩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2]?八大菜系外,還有藥膳(魯菜系的起源)、東北菜(東北)、贛菜(江西)、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楚菜(湖北)、本幫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傳統(tǒng)特色烹飪技藝。
參考資料:八大菜系-百度百科
八大菜系代表菜分別為魯菜代表菜一品豆腐、粵菜代表菜烤乳豬、川菜代表菜辣子雞、蘇菜代表菜清燉獅子頭、浙菜代表菜東坡肉、閩菜代表菜佛跳墻、湘菜代表菜剁椒魚頭、徽菜代表菜紅燒臭鱖魚。
1、魯菜,魯菜是歷時最悠久,難度較高,最見功力的菜系,菜品以溫婉為主。代表菜一品豆腐,味鮮嫩,色黃白,表皮酥脆,彈性十足當(dāng)唇齒剛一咬開外面的酥皮,里面雪白嫩滑的豆腐就一溜煙的和著醬汁滑到了肚子里滿嘴咸香微辣,略有回甜的濃郁的醬汁香美妙。
2、川菜,川菜的味相當(dāng)豐富,號稱百菜百味。其中最為著名的當(dāng)數(shù)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口味繁多,可選性極高。代表菜辣子雞。
3、粵菜即廣東菜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代表菜烤乳豬,乳豬色澤大紅,油光明亮,皮脆酥香、肉嫩鮮美,風(fēng)味獨特。
4、蘇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xiàn)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qū),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聲譽遠播海內(nèi)外,代表菜清燉獅子頭。
5、閩菜,有三大特色,一長于紅糟調(diào)味,二長于制湯,三長于使用糖醋,代表菜佛跳墻。
6、湘菜,制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品味注重香辣、香鮮、軟嫩,代表菜剁椒魚頭。
7、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代表菜紅燒臭鱖魚。
8、浙菜,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代表菜東坡肉。
擴展資料:
烹飪歷史
宋代 北甜南咸
早在宋代的時候,中國各地的飲食已經(jīng)有了區(qū)別。《夢溪筆談》卷二四中記錄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于北俗也。”在當(dāng)時,中國的口味主要有兩種,北方人喜歡吃甜的,南方人喜歡吃咸的。當(dāng)時中國沒有吃“麻辣”的,因為,當(dāng)時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到了南宋的時候,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因此,甜的口味逐漸傳入南方。
明代 京蘇廣三式
南宋時候,北方人大量南遷。逐漸地,北方的飲食文化影響了南方。在南方地區(qū)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到了明代末期,中國飲食分為京式、蘇式和廣式。京式偏咸,蘇式、廣式偏甜。
清代 四大菜系
到了清代的時候,據(jù)杭州徐珂所輯《清稗類鈔》中記載“肴饌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師、山東、四川、廣東、福建、江寧,蘇州、揚州、鎮(zhèn)江、淮安。
一、清代中期的時候,川菜已經(jīng)形成,到了清末就成為四大菜系之一了。
二、魯菜也屬于京式菜系,因為魯菜影響力遠遠大于北京菜系,所以往往用魯菜代表京式菜系。
三、粵菜大部分在廣東。
四、蘇式菜系絕大部分是在江蘇地區(qū)。
于是就形成了京(魯)、川、廣(粵)、蘇四大菜系。?
民國 八大菜系
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dāng)大的發(fā)展。蘇式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廣式菜系分為粵菜、閩菜,川式菜系分為川菜和湘菜。因為川、魯、粵、蘇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后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后來形成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
所公認的有:川、粵、蘇、閩、浙、湘、徽、魯?shù)炔讼?,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chǎn)、飲食習(xí)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
魯、如君臨天下的北方帝王;
川、湘菜就像內(nèi)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粵、閩菜宛若風(fēng)流儒雅的公子;
蘇、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八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