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特色菜有什么
四川的菜以味道麻辣為主,特色菜很多,很多地方也有介紹大眾的,我告訴你我喜歡的地道的吧,小吃有糖油果子,傷心涼粉,餑餑雞,夏天的冰粉,涼蝦天熱吃著很巴適!還有甜水面,肥腸粉,涼拌菜的夫妻肺片,拌兔丁,口水雞,青椒雞也不錯,菜品的話,很多川菜外地也有,但是,我想有兩道小菜好像是外地很少見的,一個是豌豆尖湯,一個是涼拌擇耳根(魚腥草),還有我喜歡的姜汁雞(熱溫雞---音譯),還有烤鴨,松鼠魚......但是 飯店不同特色菜就不一樣,還得看你在哪里吃了。另外,還有火鍋哦~~
四川的家常菜要怎么做呢?
辣子兔丁做法辣子兔丁材料:兔子腿兩個,八角,大蒜頭,姜,辣椒,花椒,青蒜辣子兔丁做法(家常菜做法):1、兔子腿剁小塊,辣椒去子切斷,蒜頭切片。2、鍋中放入比平常炒菜要多的油,燒熱后,加入兔子丁,用小火煎至金黃后盛出3、鍋中留底油,加入八角和蒜片炒香后,加入兔子丁,辣椒和花椒翻炒均勻4、依次加入料酒,生抽,老抽,鹽適量,糖炒至水快要干的時候,加入青蒜炒勻即可。辣子兔丁烹飪小貼士:1、如果喜歡辣的話,在爆香八角和蒜片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辣椒和花椒2、如果怕吃到花椒的話,可以將花椒換成花椒粉。不過個人覺得用花椒比較香。
討論下四川各個地區(qū)的特色菜?
正宗川菜也分三個派系,做法口味也各不同:
上河幫(蓉派,以成都和樂山菜為主);其特點是小吃,親民為主,比較清淡,傳統(tǒng)菜品較多。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準(zhǔn)確,嚴格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菜譜為準(zhǔn),其味溫和,綿香悠長。通常頗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鍋肉、宮保雞丁、鹽燒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螞蟻上樹、燈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鴨子、白油豆腐、魚香肉絲、泉水豆花、鹽煎肉、干煸鱔片、東坡墨魚、清蒸江團等。
下河幫(渝派,以重慶和達州菜為主);其特點是家常菜,親民,比較麻辣,多創(chuàng)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獷,以花樣翻新迅速、用料大膽、不拘泥于材料著稱,俗稱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廚房或路邊小店,并逐漸在市民中流傳。渝派川菜近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受歡迎,不少的川菜館主要菜品均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魚、毛血旺、口水雞、干菜燉燒系列(多以干豇豆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魚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雞、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腸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雞、燒雞公、芋兒雞和啤酒鴨為代表的干燒系列、泡椒雞雜、泡椒魷魚和泡椒兔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鍋排骨和香辣蝦為代表干鍋系列等。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麻辣火鍋(或稱毛肚火鍋、火鍋)發(fā)源于重慶,因為其內(nèi)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圍,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膳食體系而不被視作川菜的組成部分。
小河幫(鹽幫菜,以自貢和內(nèi)江菜為主);其特點是大氣,怪異,高端(其原因是鹽商)。自貢鹽幫菜又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diào)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diào)技法多樣”的傳統(tǒng)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qū)別于其他菜系的鮮明風(fēng)味和品位。在鹽幫菜的嬗變和演進中,積淀了一大批知名菜品,人見人愛,其中一些菜品更不脛而走,納入了川菜大系,擺上了異地餐桌,清末鹽商李瓊圃撰著了《瓊圃菜譜》,便記載了各色鹽幫菜的烹飪要訣,惜已失傳。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不下百種。這里僅列舉其中部分:水煮牛肉、火鞭子牛肉、冷吃兔、富順豆花、火爆黃喉、牛佛烘肘、粉蒸牛肉(或名牛肉蒸籠) 、風(fēng)蘿卜蹄花湯 、芙蓉烏魚片、無汁蔥燒鯉魚(又名“合浦還珠”) 、火爆毛肚、謝家黃涼粉、鄭抄手、酸辣沖菜、李家灣退鰍魚等。